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巾帼
喜讯 | 我院八支队伍在第十五届“希望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佳绩
发布人:院巾帼  发布日期:2021-04-20 阅读:

      近日,校第十五届“希望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圆满结束。本次竞赛校级参赛作品共有183件。经评审,共有115件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15件,一等奖33件,二等奖37件,三等奖30件。在此次竞赛中,我院有8支队伍在此次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其中,由都韶婷老师指导的李佳欣团队——《脱落酸代谢菌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机理及应用研究》与孙玉海老师指导的吴珂颖团队——《非热等离子体协同高效Pd-ZnO-ZrO2界面催化转化CO2过程机理研究》进入到省赛的舞台当中。

脱落酸代谢菌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团队成员:李佳欣、侯之琳、斯茹晴、沈睿、王羽、翁轶能

指导老师:都韶婷(女)

作品介绍:项目团队由6位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浏览大量文献,围绕利用ABA代谢菌强化植物重金属修复效率展开,提出ABA代谢菌提高植物重金属积累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行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接种ABA代谢菌强化植物植物重金属积累的盆栽试验。成员分别承担了重金属污染土壤配置、拟南芥的种植、植物的收获与分析及数据分析处理等工作。团队成员在领域权威TOP期刊发表论文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亦在第五届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


非热等离子体协同高效Pd-ZnO-ZrO2界面催化转化CO2过程机理研究

团队成员:吴珂颖、吴炜、黄宝莹

指导老师:孙玉海

作品介绍: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

       非热等离子体(NTP)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技术。介质阻挡放电(DBD)是非热等离子体典型的产生方式,其产生的振动激发是CO2高效解离活化的重要途径。本课题构筑Pd-ZnO-ZrO2界面,通过改变原子比对界面进行调变,同时进行参数优化。最终得到兼具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及低能耗的非热等离子体催化体系,为CO2的转化利用提供一定思路。


一种太阳光协同电化学处理设备的发明及其催化降解海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团队成员:王洪君、金东炎、王沁意、周鸿、王琼胤

指导老师:张轶(女)

作品介绍:随着海洋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海洋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海洋 环境越来越差,如何高效地处理这些污染物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但是由于海水盐度问题导致器械海水腐蚀,生物耐受性差,制约了很多处理方法的应用推广。其中(光)电化学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太 阳光,以海水盐度作为电解质,不仅可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处理,同时对藻类也有杀菌灭活等作用。但一般的电极材料还是会受到 海水腐蚀以及次氯酸盐的强氧化性影响,对电极材料的寿命影响很大。基于以上,项目团队设计了一种可以在海水环境中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的太阳光协同电化学装置。该装置的应用将为海水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提供更为经济、节能的途径。


高效靶向离子液体-MOFs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恶臭气体监测的应用研究

团队成员:杜珍妮、施雅琪、秋思帆、詹璐璐、陈梦媛、何李莎

指导老师:蔡美强

作品介绍:项目团队选取恶臭气体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采用扫描电镜(SEM)等仪器分析方法对合成的新型吸附材料MOFs-SILs的组成、尺寸、形状和表面修饰特性等参数进行表征,旨在构建共轭配体导向自组装技术制备MOFs-SILs的工艺流程。并在大量吸附/脱附试验的基础上,探索材料微观结构与吸附/脱附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MOFs-SILs的吸附/脱附微观作用机 制。寻找新颖、快速、灵敏的恶臭气体痕量污染物的监测、去除方法,为恶臭气体污染的防控和去除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去除恶臭气体的有效设备系统。


新型金属氧化物SnO2电极电化学还原CO2研究

团队成员:张广峰、曾林、沈阳、陈俊、朱奕挺、陆晨阳

指导老师:张轶(女)

作品介绍:项目在基于电化学还原CO2的研究基础上,研发了新型电极材料;并对新型电极材料在不同溶液体系下的CO2还原做出研究,通过研究从而优化了电极材料应用于CO2还原的过程,既减少了CO2排放,又提高了能源利用。


“以废治废”——废弃V2O5-WO3/TiO2催化剂用于VOCs氧化去除

团队成员:林建翔、李丹静、蒋楠、汪旭科、翁文斌、王洪君

指导老师:韩竞一

作品介绍:项目结合VOCs污染严重以及废弃催化剂年产生数量多的试剂问题,并基于“以废治废”的理念下提出将废弃的催化剂经过改性运用于VOCs的治理当中,研究发现通过改性后废弃催化剂对于VOCs的去除性能可达到98%以上,实现了经济环境效益的双收。


一种高性能水处理纳滤膜的开发

团队成员:徐小龙、卓欣意、何晟、丁思予、潘子煊

指导老师:吴礼光、陈华丽(女)

作品介绍:项目团队将 TiO2 负载到 PEG-GO 上,得到的 PEG-GO-TiO2, 可改善 TiO2 光催化剂存在光量子效率较低和反应速率较慢等缺陷。将这种优良的抗菌剂与聚砜膜共混,使膜自身带有抗菌抗污染性能。我们的膜产品可适用于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食品科学等领域,应用广泛。


“一锅法”制备GQDs/Ce-2MI及其可见光下的高效光催化灭菌

团队成员:张晨诚、曹奕挺、翁文斌、简育玲、毛含蕾、吴珂颖

指导老师:王齐(女)

作品介绍:项目作品通过一种绿色、环保的方式以淀粉一步合成法制得石墨烯量子点(GQDs)并将其负载于现有合成得Ce-2MI制得的GQDs/Ce-2MI,对其进行杀菌和性能测试后得到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后期可以将其应用于空气净化系统,以可见光代替紫外光为驱动力,高效地抑制了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以减少室内空气微生物的潜在污染源,改善和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


上一条: 祝贺 | 我院集体与个人在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获表彰 2021-06-30
下一条: 喜报|我院获1篇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21-01-12

版权所有 ©2017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All Right Reserver. Email:hjxy@zjgsu.edu.cn 技术支持:名冠电子商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街18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28008214 传真:0571-28008215 邮箱:hjxy@zjsu.edu.cn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