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学办 发布日期:2025-04-15 阅读: 次
姓名:王蔓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境2104E
毕业高中: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环境生涯:
2022年度浙江工商大学优秀团员,优秀学生综合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
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银奖
2022-2023年度浙江省政府奖学金
2023年度浙江工商大学优秀团员,优秀学生综合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
2023-2024年度省政府奖学金
2024年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
2024年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
2023年度校级创新训练项目结题
2024年度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结题
大学的第一堂课上,老师告诉我们:“环境工程师是地球的医生,你们手中的检测仪就是听诊器,每一个数据都是病症的线索。”这句话,我记了整整四年。
很多人以为环境工程就是“扫垃圾”“搞绿化”,实际上,这是一门充满科技感的交叉学科;在实验室里,我们像侦探一样追踪污染物的分子踪迹;通过环境微生物学,我们培育能吃重金属的“超级细菌”;运用流体力学原理,我们设计出高效的低耗能污水处理系统;借助GIS遥感技术,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监测整个流域的污染扩散。
记得第一次独立完成水质检测实验时,我的手抖得差点打翻比色管。而现在,我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实验,精确检测水样中的污染物含量。
大学生活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初入课题组,参加科研项目这段时光。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记得有一轮实验我们在开头就被卡了近10天,万万没想到,打败精密仪器的不是复杂反应,而是连绵的阴雨天。培养箱里的细菌集体怠工,始终长不出原本该有得形态;号称能精准捕捉催化剂性能的检测仪,给出的数据曲线却像心电图般上下乱窜。在查阅大量文献与交流讨论后,问题才得以解决。
于此同时,我在参与的各种竞赛中也屡屡受挫。我后来才意识到,相比于结果,过程也许更为重要。但当时的我,太急切太想要一个结果了,而在那时,我并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结果”。从那之后,我放平心态,从以往教训中吸取经验,又报名参加了其他竞赛。幸运的是,之前失败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明白,“显性结果”之下,还有“隐形结果”。
在大学的科研旅程中,我始终保持着对创新知识的好奇和对直面挑战的渴望。作为国家级大创项目的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促使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科竞赛上,我也获得了国家、省级等学科竞赛奖项。这些科研经历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提升自我专业水平的机会。
学弟学妹们,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你们与这个世界真正对话的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大学、工作、生活,处处都是新的机会和挑战,真正的成长才刚刚开始。
高考加油!无论结果如何,请相信:人生不是单选题,而是一道开放命题。如果你也渴望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欢迎加入环境工程大家庭——我们在这里,等你们一起守护这颗蓝色星球!
图文丨王蔓
排版丨赵克维
审核丨朱嘉琳
责编丨赵克维